扫一扫,极速登录

书画家之家

古字画欣赏古字画欣赏
关注: 1贴子:1088 排名: 20 
0 回复贴,35940 次查看
<返回列表

中国美术史上的“破坏王”:喜好在古代字画上题字盖章的乾隆

665

主题

2906

回帖

1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10757
QQ
发表于 2020-3-25 10:44
中国美术史上的“破坏王”:喜好在古代字画上题字盖章的乾隆-1.jpg


在学术界与收藏界,徐邦达先生是公认的权威书画鉴定家,代表了20 世纪国家书画鉴定的高水平。

2003 年有一次我在北京徐邦达先生家做访谈,边聊天边翻阅故宫藏画的画册时,徐邦达骂了一句:"乾隆是浑蛋。他乱题!"当时我很惊异,因为徐邦达老先生仙风道骨,一派和气,突然动怒,有些出我意料。这个镜头给我留下深刻印象。此后我就留心了,徐邦达为何骂乾隆是浑蛋?

中国美术史上的“破坏王”:喜好在古代字画上题字盖章的乾隆-2.jpg
◇本文作者访问徐邦达先生



读徐邦达的著作,可以看到他就此问题的态度始终如一。1960 年,他在《重订清故宫旧藏书画录》一书的"前言"中说:"乾隆帝弘历,是一个附庸风雅的大好事者。"语气已经很不满不敬。可能是限于书面文字的体例,徐邦达在书里没有骂乾隆是浑蛋。

乾隆喜欢在前人的字画上题字,喜欢到什么程度?就我所见,故宫原清宫所藏元代以前古画,精品大都有乾隆的题与印。
中国美术史上的“破坏王”:喜好在古代字画上题字盖章的乾隆-3.jpg

2015 年秋天,故宫九十周年特展,我参观了石渠宝笈第二期的展品,发现展出的古画上留有乾隆痕迹的比比皆是,而且,字画越古越精彩,就越难逃被乾隆上手整一下的厄运。这次展览换一个角度,可以说相当于乾隆书法展。虽然他独立的书法作品展出的并不多,可是在古代字画上的题跋墨迹真不少。

乾隆作为皇帝,自我感觉太好,存在感极强,自封十全老人,也自认为是书法家。弘历二十五岁登基,在位六十年,后又任三年多的太上皇,实际行使国家最高权力六十三年多,是中国有史以来实际执掌国家最高权力时间最长的皇帝,也是中国历史上最长寿的皇帝。当皇帝年头久,让他有足够多的机会可以反复欣赏古人字画,也就有足够多的闲情逸致来加题加印。通过在古画上题字,乾隆把专制帝王的唯我独尊、权力任性与对文化的践踏发挥到了极致,这是中国美术史的灾难。
中国美术史上的“破坏王”:喜好在古代字画上题字盖章的乾隆-4.jpg

我查阅了故宫藏画的画册,乾隆的字迹充斥在明以前的画作中,构成一个蛮横而丑陋的存在。盘点梳理起来,乾隆在古代字画上题字的浑蛋做法有以下几种类型:
    一是霸王硬上弓,用印太大、太抢眼、太刺眼、太不是地方,喧宾夺主甚至反客为主,横行霸道。

在视觉上,红色本来是最引人注意的颜色,无论古今中外,在绘画中画家都会很慎重地使用红色,而收藏者不考虑画面色彩安排,非要为画面添加一块红色,这实在是中国书画印历史的荒谬习惯。年长日久,习非成是,后来人们眼里如果一幅中国画没有用印,甚至会显得别扭,好像是没完成一样。

倪瓒《容膝斋图》不足两平方尺的小条幅,在正上方被乾隆盖了一巨印"乾隆御览之宝"。素雅枯淡的画风,被加了一大块热闹的红色,等于是破了相。唐佚名《九成避暑图页》纵28.5 厘米,横31.6 厘米,小品不足一平方尺,上面加盖了四方大印。"乾隆御览之宝"在正上方,勉强还算是空白处;其正下方是"养心殿鉴藏宝",已经侵占了画中的山;而"嘉庆御览之宝"又在更下方,几乎接近画的中心。如果不是青绿山水,不是绢本色暗,古画就等于是完全被破相了。
中国美术史上的“破坏王”:喜好在古代字画上题字盖章的乾隆-5.jpg

    二是反复盖章、多次钤印。

乾隆每隔若干时间就重阅古画,兴之所至就盖个章或题个跋,把他的人云亦云、没有什么个性与独特之处的见解记在古画原作上。这样浪费了不少印泥与笔墨。更重要的是为字画增添了很多负面的因素,相当于佛头着粪。

乾隆晚年在书画上常用的闲章有:"五福五代堂古稀天子之宝""古稀天子之宝""八征耄念之宝""太上皇帝之宝""太上皇帝""古希天子"等,这些与他的"乾隆御览之宝"等印章,成为中国明代以前古画珍品上最常见的标记,几乎可视为红色的污点。

    三是题跋废话太多,太长,全无审美与学术价值,只反映了一个文化艺术修养平庸、过度自信的帝王的趣味。

乾隆有时在同一古画上不止一次题跋,没有度的意识,太过分。

五代卫贤《高士图》原作右上角留了一块空白,被乾隆题了一个"神"字。且不说乾隆字俗恶,就是再美的字,这样搞也不好,因为对原画没任何文化上的信息增加,差不多相当于在美人脸上用墨汁题个"美"字。乾隆在文化上的自信与昏庸,由此可见一斑。一幅古画神不神,用不着这样低级地平直评点。

王诜《渔村小雪图》卷首右上方盖一大方"乾隆御宝",后边卷尾左上又题一长跋,有二十九行之多!这个唐突西子的家伙,洋洋自得,还真没完没了。
中国美术史上的“破坏王”:喜好在古代字画上题字盖章的乾隆-6.jpg

    四是乾隆的字太差。

他所题的古画的作者未必都是书画兼擅的高手,但在画面上出现的字迹,还真很难找到比乾隆更难看的了。以前的宋代皇帝也喜欢在字画上留下痕迹,但徽宗、高宗都是书法高手,而且即使是书法上自成一家,人家也没这么夸张地滥题!

乾隆的字很俗,不入流品,拖泥带水,软且油,有与其帝王身份不相称的寒酸气,局促,没有骨头,学赵不成,落了一身赵字的毛病。从古画的乾隆题跋书法来看,他的字一成不变,形成了自己的壳,称得上是典型的恶札。在他所题词的古画上,不论是原画作者善书与否,也不论在他之前题跋的有多少位前人,与之相比乾隆的字都是最差的。这一显而易见的事实,并没有阻止或减少乾隆为古画题跋的热情。

    五是乾隆越喜欢的古画就越倒霉。

元以前的传世名画,差不多全被乾隆这个附庸风雅的皇帝给祸害了。如宋代李唐《长夏江寺图》题了两次,此画已经斑驳褪色严重,只剩影影绰绰轮廓,乾隆在卷首的长篇题跋,是另写在同样颜色质地的绢本上,再挖掉原画上方空白,硬嵌上去的!他倒是不怕费事,反正宫里有的是装裱高手为他专职服务。
中国美术史上的“破坏王”:喜好在古代字画上题字盖章的乾隆-7.jpg

    六是乾隆诗文高产,写作的瘾头很大,发表欲极强,不仅到处题字题诗,更在古人字画上挥毫。他若不会写诗,也就不会在古画上题个没完。

显然,乾隆对所收藏的历代名画杰作完全视如私人财物,随自己高兴任意支配,而不知道自己拥有的藏品是中国历代艺术精华,它属于全人类,属于人民,至少,属于子孙后代,亏他还常盖一方"宜子孙"印,他不知道由于自己的任性与无知,玷污了这些留给子孙的遗产。而处在皇帝的地位,虽然侍从文臣不乏深

知书画收藏规矩的文化精英,但是谁敢劝说乾隆?谁敢妄议乾隆?只会是看到皇帝有此爱好,即使不怂恿拍马,也至少是视而不见、听之任之,因为说到底这些字画都是皇帝家自己的东西,为臣的谁也不会指出这样搞太难看。在朝廷里不会有人为这种小事犯颜进谏。

乾隆在所藏字画上滥题滥钤印,是因为没有对文化艺术的真正内行的理解,没有对才华杰作的敬意,没有自知之明,佛头着粪,关公门前耍大刀,不知道相形见绌,徒成笑柄。

    七是在书法碑帖上照样滥用印鉴。

但是因为碑帖成例是不在原作上加题字,只在附后的拖尾上题跋,而这种题跋又往往都由书法高手所为,乾隆可能也觉得不好和书法家们比字,所以才放过了。

赵子昂《人骑图》,引首乾隆题了"得深稳意",又在人与马的头部上方,题了八行破字。因为此画面积不大,乾隆的题跋喧宾夺主,如果赵子昂地下有知,一定也会气得大骂乾隆浑蛋。

    八是通过题跋,乾隆皇帝硬是把清宫藏画中的大量精品变成了清代之前历代名画家与乾隆的书法合作作品。

这种大规模毁坏一个国家传世艺术经典的现象,古今中外都再也没有可与之相比的例子。对于西方国家的君主来说,在古画上题字简直是想想都不可思议的不文明之至的野蛮之举。乾隆父亲雍正、儿子嘉庆的书法水平都比他要高,都没犯这个毛病,也许一个原因是他高寿,闲工夫多,可着劲儿地轮番倒腾着看画,把在宫廷收藏的古画中宋元精品毁了个遍。
中国美术史上的“破坏王”:喜好在古代字画上题字盖章的乾隆-8.jpg

故宫博物院的石渠宝笈书画展事实上同时可以兼当乾隆书法展来看,延禧宫的编纂篇展览,把乾隆的收藏印鉴做了专题陈列,还特别展出了几幅乾隆的书法作品,其中有三希堂匾额,五言"怀抱观古今,深心托豪素"对联,以及《三希堂记》墨迹等书法。平心而论,这些乾隆当成书法来写的作品,比他题跋的字,要规矩多了。不过总体而言,对于中国书画史来说,乾隆的字没有什么艺术价值,甚至只有负价值。

乾隆留给后人的教训是,对祖先留下的文化遗产,要有足够的敬重,但凡有可能就不要破坏或改动,应当树立正确的收藏鉴赏观念,也即后人没有权力破坏原作的完整,也没资格在原作上作任何增减,对画作尽量不要在画面上写字,也不要轻易加盖鉴藏印,最好的态度就是尊重原作的原貌。

倘若收藏者或鉴赏者非要留下自己的痕迹,那么至少要对书法下过足够的功夫,写上去的字要经得住后人的评价,至少不要让后人笑骂。即使字很好,也最好不在画面上题写或钤印,加诗堂或拖尾另纸题跋,或在绫边上题写都还不失为可取的退一步的选择。
中国美术史上的“破坏王”:喜好在古代字画上题字盖章的乾隆-9.jpg

乾隆在《宋名人集萃册》里,采取的是逐页对题,也即右边是原画,他题跋的文字写在同样尺寸的纸上,裱在一起,这样的效果至少不影响原作。

余尝有言,一个人无论在什么地方,如果不能让这个地方因为有了自己而变得更好、更美,那么至少该做到让这个地方像是自己没来过一样。游客在风景名胜乱丢垃圾或乱刻乱写乱画就是相反的例子。十一长假期间故宫曝出一条花边新闻,有情侣游客在大铜缸上刻上了名字,舆论哗然,纷纷声讨。其实,此举和乾隆皇帝相比,实在是小巫见大巫。紫禁城里摆在户外的大小铜缸铁缸有300多个,加起来也不如一幅古画有价值,而乾隆乱题乱加印的古字画,岂止是300多幅!

徐邦达在《古书画鉴定概论》的"诗文题跋"一节中指出:

"其书写部位,大都不写在那件东西的本身,而写在手卷的尾纸、隔水,轴则写在裱边,册则写在副页。只有清高宗弘历才在古书画本身上乱题,真是谬妄之极。"
中国美术史上的“破坏王”:喜好在古代字画上题字盖章的乾隆-10.jpg

乾隆所犯的破坏文物遗产罪,在人类历史上也是罕有其匹的。徐邦达老先生在故宫工作几十年,对清宫所藏字画可谓了如指掌,他该最清楚乾隆玷污了多少珍贵的字画,所以徐邦达在晚年还会爆粗口大骂乾隆是浑蛋!

在中国美术史上,乾隆确实是个劣迹斑斑的浑蛋。

-

END

文:曹鹏

图:《徐邦达:我在故宫鉴书画》插图

延伸阅读:
中国美术史上的“破坏王”:喜好在古代字画上题字盖章的乾隆-11.jpg

了解更多,点击阅读《徐邦达:我在故宫鉴书画》:)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快速回帖 使用高级回帖 (可批量传图、还有插入视频等功能哦!)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相关推荐
书画家之家:做有价值的~文化传承者 © 书画家之家 www.shuhuajia.me网站备案信息:鲁ICP备17003537号-1D2016 网站QQ客服:909369922√ 4703237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