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一扫,极速登录

书画家之家

国画作品国画作品
关注: 8贴子:1360 排名: 14 
328 回复贴,143422 次查看
<返回列表

九月初头旬日内又得四画

7

主题

328

回帖

1455

积分

微信用户

Rank: 4

积分
1455
发表于 2021-9-9 16:13

九月初头,早秋天气阴晴暧凉不定,吾人则勤勉如一。旬日内又得四画,皆出自昔日己之诗意、词意。其翻作翰墨也,意趣、风味亦各具特色。观之抚之,心甚慰之。


《入塞·川康見聞》.jpg
1、《入塞·川康見聞》。己词意画作。全词入题款,曰:“暮云黄。矗荒原,至莽苍。望天边一线,诡谲淡幽光。风也长,路也长。  奶茶浓浓烤肉香。石寨前,篝火暖洋。男儿轻挽俏姑娘。歌也狂,舞也狂。”画将此“边地异域”风情恣意展示。通幅色墨浓郁杳暗却又层次清晰且是呈像凸出明显;笔意泼辣自信,简略之点、线、块、体间,其饶有特色之川西羌藏之地云物及民情风俗,一一毕现于内。所蕴瑰奇、浑茫、彪悍、放纵之感,殊与词境相符,而腕底挥洒之间,得能确见那迫人眼目之具体色相,乃更觉比文辞有过之而无不及,似当称吾箧中可予圈点之作也。
《雪暮遥眺渝中》.jpg
2、《雪暮遥眺渝中》。己五绝诗意。原诗短短二十字:“礁滩寒水咽,江野冻云迷。隔岸有都市,万灯微若黧”,却似道出冬日巴渝江山之城薄暮中雪意凛冽气氛。画即取兹为境,专注于沉郁杳暗、肃穆旷阔且隐觉悲风在野这氛围之渲染。率性简约笔意中,同时可见精严有序之画面构成感。自觉将那隔岸已然初具现代规模的都市在冥暮时分灯火犹稀的静穆情形,与这厢礁滩延绵起伏、渡船寂寞停泊于滩头,连同右侧高远处南麓金鹰瑟缩于微茫积雪内,如此这般细节,拿捏得甚是到位。可称无论诗与画,皆属言简意赅与笔约趣丰者。
《一剪梅·蹇中感思》.jpg
3、《一剪梅·蹇中感思》。己同名乡间杂诗附词上阕,取其可视意象成画。文辞曰:“远上巴山石径峣。云外天高,崖下川遥。长滩低架小平桥。船泊沟壕,人困山坳。”满幅懒散漶漫笔墨,但求再现昔年平淡无聊尤其无可奈何之境事。彼穷乡僻壤山荒水寒之感,固已附着于通体物象;更以近前山路间几块贫瘠秧田、稍向上方隐约可见似“嵌挤”在崖凹处之泥瓦房儿、下方泊于礁滩缝中的船只,特别是隔河对岸陡险石径所引指向的微含晴明诱惑之意的高远云峰,无一不暗示当时绝望却又强作希望的渺茫心情。作此等画也,时时自戒切莫弄作优美而令人向往之意。搁笔观之,庶称能达初旨。另附词之下阕,以助诸君读画:“今者吾生甚寂寥。前路飘摇,微运萧条。朋侪星散撇空巢。莺燕飞翱,狐兔奔逃。”
《红林檎近·柴山闲卧》.jpg
4、《红林檎近·柴山闲卧》。亦己乡间杂诗附词意,仍为其上阕宜入山水画者。画依文辞所予之境生发:崖岭对峙,中有山塘坡田并星散房儿,一派僻静幽远乡野景象。近前麓林有老柏横斜、新篁舒展;一子侧卧林下,显然则为“看山守林”(实属彼时乡间轮休)之吾辈也。细观竹竿顶颠处有鸟,兀自眺望山野而鸣,却分明又与游走于房前屋后的一对家鸡,相映成趣。画风在阔放间亦示其敛束有度之意味,隐隐与词境相符。昔日生活小景,固具地域甚或时代特征;至若能否小中见大,则吾已不知矣。词之上阕文字既见题款,此干脆乃将全词附上,以供读者诸君玩味:“好个杜鹃鸟,高枝鸣翠篁。四岭皆沉寂,五云并幽光。阴崖斜生侧柏,险壑狭束平塘。复闻林外传梆,耕意自悠扬。  素心尊翰墨,宏愿欲翱翔。时乖运蹇,踟蹰僻野山乡。不妨滋浩气,恬然今者,苦中甘味宜细尝。”




·精研艺术,细品人生·
·见悖于当世,遂求诸永恒·
·人生甚难者:尽历尘世辛苦、洞悉存世悲凉之后,依旧能够兴致勃勃且是诗意地对待生活·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7

主题

328

回帖

1455

积分

微信用户

Rank: 4

积分
1455
发表于 2021-10-25 09:59
·七绝四首并长短句一阕·


江南达者 童山雷

………………


小窗幽意


暑气消融雨露滋,
秋园落寞草花稀。
晨曦匿影天何暗,
林内偶闻啼鸟微。




午起闲步后园


篱畔秋花间紫黄,
风铃系处韵悠扬。
随询赖此野猫子:
尔可亦闻丹桂香?




清晨自咏


崖林微日映朝云,
踏露独行勤勉身。
才送小丫园托内,
速归另作艺文人。




小园初霁


渺淡云光辉麓川,
蔬花盈院競芳妍。
乍晴因觉秋阳暖,
粉蝶畦间耽昼眠。




双头莲·清虚旨


薄露寒滋,
老秋天气,
阴樾叠云,
晴峦起雾,
极目远江,
断雁渐成岑寂。
似相识。
帘掩幽窗,
庭萦芳径,
之子未归,
丁香暗结,
棘石院中,
有众心如一。


合欢夕。
循例来复去,
凭舟兼适。
混迹红尘,
系情冥界,
两地驻吾神魄。
浮生凡淡,
转作玄奇,
岂忧瑟索。
僻荒岸,
有无间,
大化置仙域。




附:


艺文之士兼且好玩嗜思,或时有所作让人觉“不着边际”处。而吾自谓世之灵蛇,游走于滚滚红尘与澹澹杳冥间,心有所感,亦难免诉诸言辞。这手中诗词一道,自顾久令其心慰甚。毕竟画有所难及或嫌其忒触目,则斯可为之,扑朔迷离间,反觉意味无穷也。又,吾画,爱者或爱之至极,犹有人并不以为然;而吾文吾诗吾词,凡对吾国文字之道稍稍了解者,却每每接纳之。最是记得网上尝有“国粹之士”对吾高喝:“文可慕、画可恶!”似恰以反证吾手中文字,终是较之画作,更加“合辙”并有“规律”可循。静思之,这汉文本身,个个字儿既久如板上钉钉般,是真没啥“走展”矣。故尔吾今吟诗填词,尤其填写词中长调,无论其内部何等变化多端,俱能“一蹴而就”,自然而然“夺旗过关”,乃称果未负这热爱其一生、且近二十年来苦心孤诣予以把玩推敲,遂真有望渐入那“无懈可击”之境耶?




附配图版地址——


https://mp.weixin.qq.com/s?__biz ... cb40069d7abd5770#rd


——————


·精研艺术,细品人生·
·见悖于当世,遂求诸永恒·
·人生甚难者:尽历尘世辛苦、洞悉存世悲凉之后,依旧能够兴致勃勃且是诗意地对待生活·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7

主题

328

回帖

1455

积分

微信用户

Rank: 4

积分
1455
发表于 2021-10-28 09:42
华东游·上海行(2015年)

画中游——蜕心堂品玩己画笔记·第一仟零四十七篇

江南达者 童山雷

(承东海杭州湾游事)都市上海,能让画者觉着有所收获的,主要当是外滩一带与那小巧精致的豫园。但作为游览观光,却自然是一般俗众要去之地,也大都是要去到的。当日首先在距南京路不远的一处石库门找了家小店住下,然后便一一地寻去了那些预拟的地方。毕竟还是“东方明珠”给人的感觉最为震撼。吾辈早存定见:国内城市景观,要说整体气势,可以压过咱重庆朝天门码头的,也就只有这大上海的“东方明珠”了。当时伫立于黄浦滩头,薄云笼罩、春日渺微之下,江风劲拂,群鸥翻飞,兼之入耳皆是一派雄浑低回的嘈杂之声;直面这无比壮丽的现代化都市景致,更念及兹地百年来之兴废沧桑,因而此心之慨,岂又是几句简单的语言可以准确形容!逗留良久,为等待观那夜景,还特别乘船过江一趟,去对岸陆家嘴走了走。往来于水上,另又是一番情味。于是入夜之前返回此岸。及待夜幕降临,周遭景致,一发堪称瑰奇壮观。放目望去,不论地面或是水中,那无边无际、五光十色之灯影,郁沉晶艳,明灭荡摇,端是使人有着一种疑非尘寰之幻觉。计此上海之行,吾箧中得画四帧:外滩与豫园各二。两者俱为己作提出新的课题,虽都非自身强项,却也无法绕过,只好尝试而为。自觉还是这径题为《东方明珠》之画有些新奇可爱。而那《黄浦滩头鹭惊起》,表现迷茫云光下之陌生都市水岸,亦别是一番情韵。园林画本为己短,且还要画出此园之精致与紧凑,方不至于与那将要画到的诸如苏州名园景致雷同,难度可想而知。勉力以为,也不知究竟若何,但请读者诸君客观评判。另随本文附上此行得来之小诗数首——

上海

陈年僻地青春梦,
每为兹滩以得圆。
自谓吾身倘于彼,
或犹随步奋争先。



得宿荒凉石库门,
四街通达向乾坤。
三朝出入成常惯,
都市闲游及豫园。



花花哨哨南京路,
实实忱忱西鄙人。
身处喧嚣心则静,
眼观虚幻意尤真。



凭寻十里洋场迹,
却见东方有眩珠。
举世存同罪何者,
唯因闭守致心虚。



壮哉堪数陆家嘴,
楼厦百千几拂云。
影落浦江波浪激,
惊飞鸥鹭叹纷纷。



未觉长天昼已昏,
华灯一派耀如暾。
环观万象幻幽彩,
似入迷宫疑顿存。

322953424.jpg 322953425.jpg 322953426.jpg 322953427.jpg

(总 1100 篇之第 1047 篇)


·精研艺术,细品人生·
·读千卷书,行万里路。体验万千风俗人情,乃得万千诗词文句、万千翰墨画图……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7

主题

328

回帖

1455

积分

微信用户

Rank: 4

积分
1455
发表于 2021-11-3 11:30
华东游·水乡乌镇“西栅”(2015年)

画中游——蜕心堂品玩己画笔记·第一仟零四十八篇

江南达者 童山雷

(承上海游事)接下去即到得那水乡乌镇。比较了一下,选择去彼地之所谓“西栅”景区。当然严格地说,水乡风景,也都大同小异;不过为艺文者,任随去到何处,也总是要在那儿多少品咂出一点可用于自己的东西,方称行有所值。总体感觉,这儿的风物民情还是不错。但尤觉慨叹的是:这儿的人,靠了一方的自然环境,真是坐等全国各地之人,纷至沓来,以进供奉!而国内这旅游之热,真可说是已近于一种狂热状态了。而随之亦来的便是,势必将那景区的各种花费,也哄抬得如俗语所说的“咬人”。然而这有什么办法,人不管生存在哪个时空之中,也总得要拓宽一点自家的视野,各处看看这世间的面貌呀!特别作为咱画者,更是还有着这种最为实在的“职业需要”。闲言休絮。当天乃是下午两点左右到达的这儿,乘船入境,在镇上依秩随众观玩,直到夜晚八九点钟,方再坐船回到景区外来时预定下的旅店。事后,除所得几帧画作俱选列于此,另有两处,纵然不宜为画,也都有诗作提及。几幅画是:《船摇灯火阑珊处》、《水影漾摇人语去》、《西栅渡头》、《乌镇月黄昏》、《水乡小渡夜昏朦》与《栅外天宽》。各种不同时段与光照之下的江南水乡景物,俱体现出一种柔丽之传统及地域文化风味。画时亦有体会:这新来乍到之处得来之景,想要一画即觉得意,确实也属不易;好在这次先依序“扫”上一遍,姑且就算是初稿。待日后手头没甚别的题材了,加之其在此腹内也发酵更熟,那时或同题重画、或再另行发掘题材,恐都是还又有所得。
附上此行得来的几首七言绝句——


乌镇

石街幽仄水回还,
老旧房儿立两边。
恰是江南常见景:
拱桥容过矮篷船。



造化将其置此间,
多应有意把人怜。
平居但待闲游客,
去去来来只送钱。



小镇何期有大缘,
昭明太子雅名镌。
艺风华采虽长驻,
早逝真身久寂然。


茅盾故居及其“奖馆”前

老旧雕楼世沐恩,
内中姓字尽皆尊。
扪腮含笑尝微忖:
文史重修几得存。

323003893.jpg 323003894.jpg 323003895.jpg 323003896.jpg 323003897.jpg 323003900.jpg

(总 1100 篇之第 1048 篇)


·精研艺术,细品人生·
·读千卷书,行万里路。体验万千风俗人情,乃得万千诗词文句、万千翰墨画图……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7

主题

328

回帖

1455

积分

微信用户

Rank: 4

积分
1455
发表于 2021-11-10 17:24
·箧中谈艺存稿数则·



江南达者 童山雷





旧文尝议及中国画笔法与其整体画作高下之关系,且将吴昌硕、张大千、吴冠中之作各一相比较,而冠中之作则高于大千。其实以总体业绩,情形却恰恰相反。是乃真涉及“全局”于“部分”者矣。倘再细究:若无晚岁“泼墨泼彩”之突破,张自当颇逊于吴;有,却又逾之。是以艺者在世,确实未可轻易断言其毕生成就之高下。联想及当年徐悲鸿先生,在大千只于传统之道中与诸士相抗衡,万未曾想其后会有巨变,即轻以“五百年一人”许之;而于吴氏,则仍未意料其日后若何,便径直将其“料定看死”乃至施以打压,亦果是忒基于己好而“憎爱分明”也。彼等之恩怨,毕竟与吾辈并无过多关系。此却另将吴氏之《三峡》一画,与大风堂上世纪七十年代之《长江万里图》同示,不妨以请读者诸君,稍加玩味本文之主旨。



·箧中谈艺存稿数则·



·箧中谈艺存稿数则·



(附:所谓“旧文”之意,乃以吴昌硕之《寿桃》、张大千之《泼墨图》(立轴荷花)与吴冠中之《天堂小鸟》三画为例:“前者笔法与画面别的优势俱占,当称第一;后者虽未占笔势之优,而画面整体关系精彩,故尔似亦理应占其第二;唯中者,尽管已具传统笔意之优长,甚至也称颇有其个性化创新因素在内,则终因画面其它因素不甚如人意,故在此实只当屈居其三也。”且当时说明:“吾今此言,纯以具体某画论之,并不与吾《画品录》中对三位大家之总体评价相悖。观者可细会吾意。”)





吾国书艺发展至今,已临岐路之口,甚至似乎已然进入某种“怪圈”,此事,相信凡识者皆有所感。对于今之“专业书法家”来说,吾辈文士信意所写之字,或既“业余”且又缺乏“锐意创新”精神;而依吾人视彼等,则不唯渐离斯道宗旨,且多已近于笑料。其尚可取者,不过内中相对“守旧”之士,手头所秉之那份基本点画功夫。





今作中国山水画之际偶念及:吾辈将笔墨水色混合运用之法,乃颇有似于昔者作油画时之所谓“单层画法”,盖皆属“一次性”基本成形且复达意也。而习常之一遍遍反复烘染,则显然有类于彼之“多层画法”。西人之此两种为画方式,自然是各有千秋。这“中式”之“单层”与“多层”,却尤因宣纸承受色墨及水之特性,完成后效果迥然各异。其生动感或厚重感之别,自是不难揣想;而倘是为“单层”时以其笔触之“错位”求得浑厚,为“多层”时以其态势之欹斜求得灵动,则堪当俱得其宜矣。然而毕竟人各有其擅长。吾二者皆为,久之,亦觉似乎终是以其旷达简率活络之心性而稍长于前者。究竟当如何谐调二者,或曰在个中求一最佳值,仍须继续探索之。不过无论如何罢,手法虽可异,而必得总体作出那“接地贯天、毕现个人精魄”之画,方为首要。一时之所得,唯愿能供同道中人士作些许参考。





艺术乃此纷繁且复无奈之尘世间第一抚慰人心之良药。以己之见,墨汁又堪为吾人滋养身心之首选药汤。然其药性,主要却非那“生药铺”中买来之“现成药料”自带,唯靠服用者掺入心灵净水,再慢慢以文火煎熬而成。其益补之功效,年久特显……



    ——参与网络讨论,演绎旧言以成





艺中品位何以得成?吾意:天真烂漫之心,高远清明之志,平实深厚之文,精湛通脱之技,了无痕迹结作一体,乃便可将凡淡人生本身,尽皆幻化作旨趣宏博、品逸位高之艺,而与俗世之虚浮爵名断无干系也。



    ——同上





………………



·精研艺术,细品人生·

·见悖于当世,遂求诸永恒·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7

主题

328

回帖

1455

积分

微信用户

Rank: 4

积分
1455
发表于 2021-11-12 11:38
  ·秋末冬初,旬日内奋力成画五帧·

  忽然一轮新疫情起,重又小小禁足。居家或站或坐或卧,勤勉作画、述文、读书、谈艺,兼任家庭电脑及手机管理员,且分担些许庶务。暮色中庭园内走上两大圈,归来再让阿猫蜷伏于膝腿(其每盼于此!)与家人一起看上几集电视剧。平凡而有规律的时日,终必令己艺迂回长进。追忆三二十年前,尝有稚诗歪句,道是:莫道今朝少知己,他年天下刮目看。尔后至今之前一段,网络论坛鼎盛,亦确有吾人初至某艺坛,则竟已见彼处正议论吾人吾艺近乎“闹热”,甚至有未识谁何之士,径直对吾言称“天下谁人不识君”,如此等等。吾自知所建“艺名”主要仍在隐形“艺术江湖”之上。今吾也,据己实情,审天下势,久存定见:于世间不攀附“官府”,不介入“江湖”,不热衷“市场”,但埋头“实业”耳。幸而所选之翰墨艺路,愈老益盛,恰如秋已去,冬新来,正值收获窖藏之际也矣。“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橘绿时”,坡仙老佳绝语句,不亦甚宜此乎?


   323075285.jpg


  1、《秋日下 一派阴霾罩麓滩·黔山纪行》。当地野山旅途得来。最是有体会者:深心凡称入画之地,皆多非名胜处,而每常只在这并不为人属意之凡淡山水间。若此,山环水抱,岭梁麓滩,有似趋避揖让成形。其路桥民居,绰约隐显于幽林内外;恬然钓者,端坐滩头,独对亘古流逝不尽之水。则微阳映照大野,秋风轻拂,云霾开处,柔光掠波激浪,漫目但见溪河面上,泛起如箔似绸般的涟漪。这画者瞩目乃觉心动,铭于记忆,归来发掘之,凭借手中色墨毫翰,略无阻滞一气呵成得图且欣然题句。其文情艺趣,自不待言矣。又,前次偶触于心并明确命名之“墨调”及“色墨调”一说,今转思之,对吾国既有之画学理论与绘画实作,亦或果称俱小有裨益。远年尝提出关于正式创建“比较绘画学”学科之构想,兹,当也算是从属概念之一吧?


   323075286.jpg


  2、《寂野荒滩任漂流 “南江大峡谷”景色·黔山纪行》。其旨趣既见于图。寻常峡滩之地,辟作此旅游景点。临水之处,平凡“设施”俱在;岸坎之下,几多橡皮胶圈停浮于彼,而整体因雨后尽显浊黄的水面上,浅滩湍急,却并不见一“漂流”者,这荒寂之状,或真说明现时疫期内旅游业之萧条也。然院坝中亦有二女闲步于花丛边,遥远之隅,路桥高架,一鸢遨翔昊天,似甚可表明这黔山荒峡“景区”特色。画作视感雄浑,大笔挥扫下同时不予忽略各种细节,则吾人临案之际“胸怀兹境”之概,不言自明矣。


   323075289.jpg

  3、《危峡外 白云渺淡映高天·黔山纪行》。进入这南江峡谷,唯觉其荒峻幽险,虽景色平平,也自有一番尘世间难得的清润闲适气息。当时偶然得见三二游人沿峡底窄逼栈道行走,浑黄流水,喧虺于浅滩高崖间;却另有细细清亮悬泉,滴泻在苍苔遍布之“巨蘑”般岩壁上,伫足观之,眼角余光带及天外柔白云朵,也甚觉有其趣味。此画便将这综合感受构成画图,并佐以束放有序之笔触与浓淡有致之色墨,予以表现。入目视象之感,雄沉莽荡间,同时可见丰富层次变幻,且似微有一丝令人感怀之悲凉肃穆气氛,若隐还显,只在这横贯画幅却斜带而下、色泽亦相对觉着明黄的湍急水面低回漫延……


   323075291.jpg


  4、《峡江迤逦湍流去 谷口空余花蕊红·黔山纪行》。窄峡出口,危崖对峙。二游人沿栈道徐行。幅面中心视野处,矮平石桥横亘;流水下滩后,喧湍回折,渐向远方。近前或高或低“点景”之地,三二亭台,窈然可见。通体景象,示明其仅为“荒僻旅游区”无疑。甚是触目者,路边一株艳红花树,迎风摇曳,与周遭苍翠清幽丛莽对照呼应。此平凡风物,抒写之际,全在于以笔墨情调为基本“看点”,因而乃于近景之岩石草树与中、远景之山势滩流格外着力用心,得成浑茫一体中却又能见丰厚浓淡层次变化、且可隐见内中若干点、线、面、体“串”作其结构韵律,如此这般视象感。而一切皆出以率意之手笔。顾以思之:或兹亦恰堪表明达某为人从艺“心灵手不巧”(有其想法同时手势即使放逸却偏向拙笨)之特点。呵呵。


   323075293.jpg


  5、《出峡幽江萦玉带 依滩峻岭幻金佛·黔山纪行》。随前景出窄峡而经桥坎,湍水跌扑下滩,径向相对较宽峡谷。其余一切景色不过皆属时空转换得来罢了,唯有临滩一山,足令吾人作奇异想象,盖因其左看右看,恰似一尊坐佛也。于是画作以此为构思,取夕照之下,金赤之光辉映于彼,而画面其他部分降低色度,且总体趋于阴暗调子,连“黄水”也一变而成幽寒“清流”,乃凸显“佛光辉照”之相对温暖明艳处。笔法仍出以雄放洒脱,尤其以刚健块线,表达这所谓“喀斯特地貌”区域景物特点。有意无意间,不觉精彩毕现。格外值得一记者:幅中所用,多为宿墨脏色,然入画之后,似乎正巧示其苍茫黄昏沉郁幽粲之状。最是记得少小时心仪的一句话,道是某外国画家,调色板上的颜料每像污泥一般肮脏,但一经拿上画布,却总好似金子一样地闪亮。由此可见,有过研究西法色光手段之经历,画者处理翰墨丹青,自是与“国粹派”有其不同处。另,同时的确也证实吾今常思之“墨调”与“色墨调”概念,作为画理,果堪成立。


  (敬请关注童山雷微信公众号:jndztsl)


  ·精研艺术,细品人生·
  ·读千卷书,行万里路。体验万千风俗人情,乃得万千诗词文句、万千翰墨画图……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7

主题

328

回帖

1455

积分

微信用户

Rank: 4

积分
1455
发表于 2021-11-26 10:45
不觉此生已写下这么多文字了。初创个人公众号时,觉得该将历来发布于华文各论坛上的本人这论艺之文完整回顾一遍,孰料连载至67,才到八年前写的。而箧内新述者犹只好依次排队在后(如颇费心思又写出的《颓楼品画》续篇108则,已成数年仍不便越序)。谈艺系列之文如此,三个《画中游》系列、诗词系列、杂说系列及作画手记系列等,莫不亦然。更遑论已不打算全文在此发布的现实长篇小说与玄幻中篇小说合集等等了…好在咱述文作画,原本非为跟风赶潮或吃饭谋生,故尔也不消抢时间的,就这样一步步按自拟计划走下去吧!至于读者诸君,有兴趣观玩其中的某一类别,就随兴观玩一下;没兴趣或不愿耗时,略过便罢。但请原谅多有打扰…
   
《达人谈艺》连载 67 https://mp.weixin.qq.com/s?__biz ... cb40069d7abd5770#rd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7

主题

328

回帖

1455

积分

微信用户

Rank: 4

积分
1455
发表于 2021-12-4 11:54
·达某书斋号 至今心海存·



(转帖《文人书房联,傲骨中见风流!》按)



江南达者 童山雷



见此感触良多。某亦舞文弄墨之华夏文士也,或自家毕生碌碌,或今世风习昭昭,抑或所拟本身既随遇物化乃无谓定址,则虽此实存之斋名、联事固属有味可玩,然其于吾亦只在有无之间耳…

暗思:倘吾斋之名、联二者幻形存世,依兹身居次,自当似为——





江南蜕心堂



精研艺术

细品人生



见悖于当世

遂求诸永恒



手持八艺雄观四海

心秉一忱谨奉三山





传统雅意焉足实凭?但明心境耳。并附昔撰《蜕心堂志》,以供参照。至若“八艺”、“三山”之说,向日曾述,不赘。一笑。



原帖地址——



https://mp.weixin.qq.com/s?__biz ... cb40069d7abd5770#rd





附:《蜕心堂志》



主者称“达”,若蚕尽眠,昔述之矣。心之可蜕,其理亦堪深究。乃于红尘浮世经磨历劫,苦苦挣而脱剥,糙皮褪净而其核愈见精赤,纯形粹色任由把玩观睹,皆是为意会者也。名理固涉玄妙,实存更属子虚。古之斋室俱有址。唯吾堂只随吾身。偶赴幽山峻壑,则堂置野云苍岭;常居市井小庐,却构筑于方寸心田。休论繁华萧索,臆暝自开洞天。嗟乎,心识此趣者,必能辟霞拨雾入吾堂奥,至若执锤佩镜事事考据之士,即便遍觅江南,亦无异类同缘木求鱼矣。



甲申端午后一日午后, “X中考堂”与“江南蜕心堂”两可之间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7

主题

328

回帖

1455

积分

微信用户

Rank: 4

积分
1455
发表于 2021-12-7 11:16
华东游·无锡(2015年)

画中游——蜕心堂品玩己画笔记·第一仟零五十篇

江南达者 童山雷

(承苏州游事)接着便来到同样是仰慕已久的无锡。先且未顾得上去那太湖,却问到了去锡惠公园的路。这倒不是原本就知道有这公园,盖因自小即在石涛画中见此地有惠山,所以连忙便询问于路人,乃知这惠山在此又与锡山毗邻,因之这一带便建了这么个公园。闲话休絮。当时来到这地方,果见山意葱茏,坡路之前,瓦屋疏落而碧水环绕,一派江南丘岭风味。荆妻此时已然觉得连日奔波累了,不愿再上那山去看。于是独自一人蹬蹬地快步去了一趟这就近的锡山,至于惠山,只眺望观玩一下而已。唯这锡山亦异常清幽,山中绝少人行。山头有一寺,寺院内古塔突兀。站在寺旁的石栏上手搭凉棚打望一阵,不唯那惠山在逆光之下感觉森然幽紫,气象莫测;而且恰见大运河迎面而来,水波粼粼,船影依依,两岸亦已是十足的现代城市景色。感慨再三,于是也随意在山中游走了会。其时清风劲拂,满山草树新叶沙沙作响,苍翠之间,不断闪跳着无数光斑。兼之亦闻些许虫鸟在四下暗绿丛中啁啾鸣啼,那份感受,端是宜情怀且畅胸襟。尽管整体说来这锡惠之游行色匆匆,事后回味,仍觉余兴无穷。初步发掘了一下,得画四帧,此随文示之于此。画依次为《锡惠风和日丽时》、《锡山下,将个瓦亭傍溪着……》、《于今得识锡山幽》与《惠山犹在运河东》,主要多为即兴之印象,或更待之岁月久远,重再反观这游事,其犹另有所得。
随附当时纪行绝、律各一:


无锡

古曾有锡今无有,
谁念内中含事由。
秦将一言兵患止,
东南百姓续春秋。


游锡惠公园登锡山以眺惠山

涛僧画里尝钦羡,
棘道吾今得莅临。
足下运河萦碧野,
眼前修竹翳青森。
云开偶见征帆发,
日落微闻坐叟吟。
远外天光明灭处,
春山幻紫似镕金。


(总 1100 篇之第 1050 篇)


[敬请关注童山雷微信公众号:jndztsl]


·精研艺术,细品人生·
·读千卷书,行万里路。体验万千风俗人情,乃得万千诗词文句、万千翰墨画图…… 1050-4 惠山犹在运河东.jpg 1050-1 锡惠风和日丽时.jpg 1050-2 锡山下,将个瓦亭傍溪着…….jpg 1050-3 于今得识锡山幽.jpg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7

主题

328

回帖

1455

积分

微信用户

Rank: 4

积分
1455
发表于 2021-12-9 10:48
童山雷21世纪以来诗词选36

转观数十载努力,至此(本世纪10年代),似渐入佳境。帖中有几首自感不错;更有一二,甚得评家高许。固然非是心觉飘飘然了。需加工修改新作再创处,时时皆有发现。兹,毕生事也,吾人在世,即无尽头。今重读时偶成一绝,附之,亦算对昔某一时段内心感受之补记。

旧忆。九十年代初…

水泽山林意式微,
漫天群鸟尽南飞。
由来只说诗人瘦,
此去方知商贾肥。


原帖地址——

https://mp.weixin.qq.com/s?__biz ... cb40069d7abd5770#rd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快速回帖 使用高级回帖 (可批量传图、还有插入视频等功能哦!)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相关推荐
书画家之家:做有价值的~文化传承者 © 书画家之家 www.shuhuajia.me网站备案信息:鲁ICP备17003537号-1D2016 网站QQ客服:909369922√ 470323721√